晶报:改进会风文风不只同语言文字有关

2012年12月06日12:41  晶报 微博

  一些正确的废话往往是一些会议与文件中的高频词。看起来字正腔圆,抑扬顿挫,实际上空洞无物,不知所云,与现实生活、公众感受不兼容

  中央政治局出台的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中,有两条与会风、文风相关:要精简会议活动,切实改进会风,提高会议实效,开短会、讲短话,力戒空话、套话;要精简文件简报,切实改进文风,没有实质内容、可发可不发的文件、简报一律不发。

  这样的规定,指向的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弊。“不是在开会,就是在开会的路上”,网上流传的这种形容领导公务繁忙的戏谑之语,虽略有夸张,但也是某种程度上的事实。而比起这种会议泛滥更令人难以忍受的,是出现在会议中以及文件里司空见惯的空话、套话,或者可以统称为“官话”。

  例如,“必须”、“坚决”、“一定要”、“着力解决”、“认真贯彻”、“坚决执行”……类似这样的正确的废话,往往是一些会议与文件中的高频词。看起来字正腔圆,抑扬顿挫,实际上空洞无物,不知所云。这样的“党八股”,甚至成了一种独特而强大的语言系统,与现实生活、公众感受不兼容。

  改进会风文风,表面上是一个语言问题,一个让官员学会说话的问题,本质上还是一个改进工作作风的问题。人们常说语言是心灵的镜子,语言何尝不也是官员态度、秉性、视野的一面镜子。其实,一些官员之所以不会“讲话”,要么是无话可说,缺少真知灼见,只好用一些语言的“花拳绣腿”来唬人;要么是惧怕责任,不求有功但求无过,照搬前人讲话,图个安稳;要么是唯我独尊的心态使然——官话本身是一种体制性的话语,代表着威权,是一种居高临下而不是一种理性说服。

  凡此种种,既是官员与公众相互隔膜、人为制造封闭的原因,也是结果。正是意识到这种不接地气的会风文风的弊端,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日前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时,定下了一条“不准念稿”的规矩。他还特地引用了丘吉尔的一段话:“如果给我5分钟,我提前一周准备;如果是20分钟,我提前两天;如果是1小时,我随时可以讲。”以此证明说长话容易,说短话不容易。

 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,清除语言背后的障碍,改变文风会风,是改变工作作风的第一步。有时候形式决定内容,正是空话和套话规范了思想,禁锢了人心,使一些人失去了观察新问题、吸收新思想的天赋能力。如果连这一步都跨不过,如果官员做不到讲真话、讲公众容易明白的话,改变工作作风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谈。我们需要怎样的文风会风,等同于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、文化和社会生态。

  值得警惕的是,“官话”、“套话”的形成既非一朝一夕,就会有一种巨大的惯性。人们已经看到,一些解读新文风、新会风的文辞仍然没能摆脱套话的窠臼,以八股的方式讲述如何抛弃八股。这就需要我们在坐着说的同时起来行,将纸上的理念转化到实实在在的举措中去。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北京交管局局长被调查 涉购车摇号舞弊
  • 体育NBA-科比3万分里程碑湖人胜 詹皇月最佳
  • 娱乐弟子当街打人 赵本山感慨队伍不好带
  • 财经肯德基速成鸡被曝花钱能买检疫合格证
  • 科技苹果股价周三跌6%:9月来市值蒸发20%
  •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
  • 读书中印之战:解放军为何不趁胜横扫印度
  • 教育年级第一高中生因无人愿同座跳楼(图)
  •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